微信:15236618757
分類:文學藝術學術論文 編輯:君子論文網 作者:admin 時間:2016-11-30
摘要:在農事上往往是由祖祖輩輩傳下的經驗作為指導,加以科學的方法,科技的幫助。而郎朗上口的歌謠就是經驗傳承的最佳方式,筆者通過對以往有關農事的歌謠進行收集,總結了二十四節氣的特征及農事方面的注意事項,結合十二個月的農事工作總結出一套相對細致且完整的農事歌謠,希望對農事耕作有所助益。
關鍵字:新興歌謠;十二月歌;農事歌謠
一、寫作意義
在農事的生產作業中,諺語和歌謠在一定程度上起著指導的作用,能夠對從事農業生產作業的農民有一定的提醒作用,農民通過這些諺語歌謠及自身經驗的積累對農時、農事、天氣及一些動物的活動情況進行判斷;對一些輕微的蟲害、雨水情況作出應對。因為諺語、歌謠郎朗上口易于傳誦記憶的特點,使得很多其流傳時間久,傳播范圍廣,又經過一代一代人的實踐加以完善、修改、補充形成了新的諺語和歌謠,隨著時間的推移,新興的諺語和歌謠也越來越多,這意味著我國農業發展在不斷前進。所以更應該對這些諺語、歌謠進行整理、細化,讓這些智慧成為我國現代乃至今后農業發展中的助力,將最科學、最新的知識理論、經驗積累融入其中,廣為流傳,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普遍提高我國的農業發展進程和農業水平。
二、二十四節氣農事歌概述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每年12個月,每月兩個節氣,共分為24節氣,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二十四節氣依順序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有一首歌謠: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
三。這是幫助記憶二十四節氣順序和時間的歌謠。
具體農事歌謠有:春播備耕早動手,農業生產創高優;雨水春雨貴如油,多積肥料多打糧;驚蟄天暖地氣開,冬麥保墑種春麥;春分風多雨水少,冬麥返青把水澆;清明春始草青青,種瓜點豆好時辰;谷雨雪斷霜未斷,雜糧播種莫遲延;立夏麥苗節節高,中耕除草把墑保;小滿溫和春意濃,稻田追肥防蚜蠅;芒種雨少氣溫高,玉米間苗和定苗;夏至夏始冰雹猛,玉米追肥防粘蟲;小暑進入三伏天,防雨防火莫等閑;大暑大熱暴雨增,深水護秧防低溫;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處暑伏盡秋色美,冬麥整地備種肥;白露夜寒白天熱,播種冬麥好時節;秋分秋雨天漸涼,山區防霜聽氣象;寒露草枯雁南飛,洋芋甜菜忙收回;霜降結冰又結霜,抓緊秋翻蓄好墑;立冬地凍白天消,農田建設掀高潮;小雪地封初雪飄,幼樹葡萄快埋好;大雪臘雪兆豐年,多積肥料找肥源;冬至嚴寒數九天,增產豐收靠科研;小寒進入三九天,不斷總結新經驗;大寒雖冷農戶歡,歡歡喜喜過個年。
農事歌謠不僅將節氣和該節氣的主要的天氣特征交代的很清楚,還交代了這個節氣的前后應該做什么,整首的歌謠介紹的時分全面,以上是截取了部分較有代表性的部分。尤其是立冬以后,農田作業已經結束,所以從立冬以后就開始從事農業生產學習,修正農田,積肥料,準備過年。以前的舊式農歌都是帶有一些靠天吃飯的消極心理和一些祭祀迷信的說辭,但是新興的農事歌謠都是教導人們相信科學,不斷學習,將科技與農業生產聯系起來,農業生產要依靠自己所掌握的科學技術和自己的辛勤耕耘而不是祭祀迷信靠天吃飯。
三、十二月農事諺語歌概述
我國農歷的月份,從嚴格的意義上說不是從初一開始的,而是按節氣劃分的。在我國農歷紀年中,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一年十二個月,每個月都有兩個節氣,第一個叫“節氣”,表示月份的開始,第二個叫“中氣”,表示月份過半;有時候專業上,也把第一個叫“節”,第二個叫“氣”。其中,正月是以“立春”為開始的,而不是從大年初一開始的,立春不但標志著正月的開始,同時還標志著一年的開始。立春一般在陽歷的2月4日左右,陰歷有可能在上年的臘月,也有可能在下年的正月,而大寒則預示著一年馬上就要過去了,在下一個“立春”到來時便又開啟了新的一年。很多人不會區分這樣的月份,所以新興的農事歌將月份調整我我們陽歷年的月份時間,也就是我們日歷上、手機上主要顯示的日期,如此每年的開始便是1月1日,也就是元旦是一年的第一天,而12月31日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
按照十二月來劃分的農事諺語歌想比較于舊式歌謠更加細致,以一月為例:小寒大寒在其間,氣候寒冷到極點。小麥已進越冬期,越冬作物保安全。土糞覆蓋弱苗轉,保護栽培蔬菜園。育苗準備此月間,蔥種晾曬除菌變。土豆切塊把種選,全年生產開好端。從一月的農事諺語歌可以看出,一月的節氣為大寒和小寒,天氣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小麥進入越冬期,過年過冬的東西已經應該置辦了,保溫棚里的蔬菜要更加細心的照管,保苗育苗的工作要在這個時候開始做,怕發霉的種子要進行晾曬了,土豆的選種工作已經可以開始了,最好是將土豆切成塊來進行選種。
四、小結
從上文所述中,不難看出新興的農事歌對農業生產,科學發展觀的傳播都有很大的助益,而且相較于以往舊式的農事諺語、歌謠而言,更加系統全面,不是零零散散的一兩句,而是一整年的農事內容、氣候變化、耕作勞動都寫在了里面,其中最重大的改革亮點就是對時間的調整。新興的農事歌便于理解、科學好用,全面系統,只是現階段傳播并不廣泛,還沒有被大多數人熟知,希望通過筆者介紹能夠促使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新興的農事歌,并對其加以利用、傳播,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創造更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楊樹喆.農事歌謠的生態寓意[J].綏化學院學報,2014.8(1).
[2]徐贛麗.農事歌謠及其生存境況[J].中國鄉鎮企業,2013.10(10).
最新文學藝術學術論文
熱門文學藝術學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