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15236618757
分類:教育教學學術論文 編輯:君子論文網 作者:admin 時間:2016-11-10
黨的十八大首次明確的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也就是說“立德樹人”已經成為一切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是對古代“三立”即“立德、立功、立言”[1]的繼承與發揚,中國古代儒家教育自周公、孔子起提倡道德人倫教育其實質就是教是教人學做人,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是自古以來人們對教師職業的期望,也是對教師育人、樹人殷切的期盼。“立德樹人”雖然在黨的十八大才明確的被確定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但是立德與樹人是我國古代就已經具有的文化教育思想,將立德與樹人二者結合起來是對我國古代優秀教育文化思想的繼承與發揚,大有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民族氣息,彰顯的是對我國古代優秀教育思想文化的傳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對國家期望高等專門人才進行“立德樹人”教育的主戰場,也是完成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教育途徑。那么“立德樹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那些現實意義,及其采取什么樣的路徑才能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立德樹人”。這些都是筆者本研究中的要探究討論的,也就是說本研究分兩部分,第一部分論述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從事立德樹
人的現實意義;第二部分在此基礎之上結合當前高校的思政工作實際從高校思政的立德、教書、管理、環境、制度等五方面分角度來探索思政工作“立德樹人”的具體路徑。
一、“立德樹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現實意義
在論述“立德樹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現實意義之前,筆者覺得很有必要對這里所指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界定。這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廣義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凡是能夠從事一切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而不是僅僅的局限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學,當然不可否認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是進行“立德樹人”的主要途徑,但是必須明白它不是唯一的途徑。下面就結合當前大學生情況、社會、國家、民族等具體維度來闡述“立德樹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現實意義。
(一) 為大學生健康發展提供風向標
“大學生是國家的高等專門人才,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領導核心,他們能否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2]。大學生的健康發展可以理解為身、心兩方面的健康發展;也可以理解為做人、做事兩方面的健康發展,其實這兩種劃分是統一對應的關系。身心健康發展蘊藏體現在做人、做事上,而做人、做事必須以身心發展為載體,沒有健康的身心不可能就不可能健康、積極向上的做人、做事。在身、心兩方面特別是心發展的如何,對人發展的方向具有定向的作用,也就是說心對人的發展具有風向標的指示作用,因為心就是一個人的整個頭腦方向,決定著一個人朝著什么樣的方向發展。正如西方著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一個人之所以犯錯誤是因為他不知道、沒有一個明知故犯的人,因此他提出了知識即道德、教育的首要的任務是教人道德的教育名言,蘇格拉底很好的闡述了心教在人健康發展中提供風向標的作用,因為在他看來缺乏道德知識是一個人犯錯的前提,一個人如果知道自己犯錯且知道犯錯的后果,那么他就不會犯錯,也就是說具有傳遞而來的道德知識在人發展中起到了風向標作用。同樣的道理今天的“立德樹人”其實也是對大學生進行的一種心教,是教師通過自己立德身教及社會需要的道德知識傳授對學生進行思想頭腦心方面的教育,為他們如何做人、做事特別是健康發展的方向提供著風向標的作用。可見“立德樹人”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著指示方向途徑,具有風向標的現實意義。
(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發展社會主義過程中形成的基本價值觀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括傳統的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價值觀及和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價值觀”[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系到高校是否按照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關系到能否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的高等專門人才;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樹人”是黨和國家領導人依據當前我國教育的現實情況提出當前教育的根本任務,貫徹立德樹人是各級各類特別高等教育必須貫徹執行的。立德樹人是社會主義中國提出的,那么它自然體現著社會主義現在中國的價值取向,也就是說立德樹人是在社會主義價值觀指引下的“立德樹人”,“立德樹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被指引者與指引者的關系,具體來說立德立的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一致的德,樹人樹的就是與社會主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相一致的人才,立德與樹人都是時時刻刻依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方向做為依據指導,只有這樣立德樹人才能夠真正符合黨和國家的要求。鑒于“立德樹人”必須時刻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貫徹落實立德樹人就是具有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意義。
(三)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
正如上面所言“立德樹人”是當前各級各類教育必須遵循的教育根本任務,高等院校做為最高級別當然責無旁貸的必須承擔“立德樹人”教育的根本任務。不可否認通過其它教育教學都可以貫穿落實“立德樹人”,但是必須看到這種貫徹落實有的是隱形的并不明顯,也很難到期望的效果。而與此相比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則是專職的從事這種思想教育活動,通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從事“立德樹人”則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鑒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立德樹人”中起著舉足輕重、無可替換的作用。故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途徑,也就是說高校要完成“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就必須依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行“立德樹人”教育教學。這些都是源于能否立德、立什么樣的德、關鍵取決于思想認識問題,也就是前面曾經提到過的頭腦的問題。思想教育對師生的認識到位了自然就能夠立與黨和國家所需要之德,也只有教師樹立良好的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之德,才能夠真正的做好育人與樹人工作。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從事教人如何立德、如何做人、
樹人,思想政治教育與“立德樹人”這種天然的聯系,使得在高校思想教育中從事“立德樹人”自然就具有了完成“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現實意義。
(四)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助力中國夢
“自從習近平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后,實現中國夢就是當今中國的主旋律”[4],也就是說實現中國夢是當前教育的主題。當前實現中國夢需要各行各業的助力,教育行業承擔著為各行各業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在助力中國夢中發揮著其它行業很難發揮的巨大作用。具體來說教育行業承擔著為其它行業承擔著做事人的重要使命,而做事的如何取決于做人的如何,而做人主要取決于“立德樹人”的心教,即教師與學生如何樹立自己的德性,如何的進行做人,其中教師立德的好壞對其樹人教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說“立德樹人”不是完全對教師而言的,但是教師卻是“立德樹人”的決定者核心力量,如果說教育是種影響、是種喚醒的話,那么教師就是承擔影響人和喚醒人的重要角色。正如前面所說的立德與樹人是我民族自古就有的傳統優秀教育思想文化,現在將立德樹人明確的確定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特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開展“立德樹人”教育教學實踐,大有摯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氣息。
二、“立德樹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路徑探析
通過上面的闡述可以看出“立德樹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既然“立德樹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這樣重要的現實意義,那么怎樣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實現“立德樹人”也就是進行路徑探析。下面筆者就試圖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立德育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環境育人;制度育人等路徑,來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的路徑。
(一) 立德育人
思想政治課在中小學以前叫思想品德課,之所以將中小學的思想政治課叫思想品德課,是因為思想政治課承擔著培養學生應該具有的社會品德及個人品德的雙重任務,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課天然的具有樹立品德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課具有的樹立品德進行育人就是它具有的立德育人路徑。通過立德育人來探索高校思想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立德樹人”路徑,是對思想政治具有的樹立品德進行育人職能的提升。在闡述如何具體進行立德育人之前,筆者覺得很有必要對高校思想政治課之所以具有樹立品德進行育人職能進行解釋。思想政治教育課之所以
具有此職能是由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宗旨、課程標準、教學內容等都體現著對學生應該形成怎樣的價值觀、應該具有什么樣的思想品德的要求,例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課有門課叫《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從這門課的名稱就可以看出具有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及樹立學生品德的作用,的確在這本書具有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修養等具有要求。另外正因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這些教學的要求,對于承擔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教師及從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關人員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只有他們具有較高的思想覺悟、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夠通過言傳身教承擔起教學職能。從教師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都具有著樹立品德進行育人職能,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課就具有樹立品德進行育人職能。下面就來具體的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進行立德育人的具體路徑。教師通過自身的較高品德修養對學生進行教育,也就是以己之德教人之德,這也是與教人者先教己的要求,充分的發揮教師的自身品德修養進行育人,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行立德育人的首要途徑,需要說明的一點就是期望通過這種途徑達到目的需要的是教師不斷的進行提高自身道德修養;教師通過發掘思想政治課中的德來達到育人的目的,如前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蘊藏著許多德的因素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榮辱觀、公德、私德、職德這些都是可以發掘的“德”因素,在對學生講授這些內容之時,師生共同探討如何確立這些德,將育人貫徹在學生主動參與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中這是最佳的也是最容易被學生接受的立德育人的途徑。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能否調動學生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參與的積極性是最為核心一點;教師可以通過發掘身邊周圍的“立德”之人對學生進行榜樣的教育,身邊周圍的人對學生進行教育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給學生布置查閱古今中外他們最喜歡“立德”人的事跡進行討論也不失是一種有效的立德育人路徑。總之立德育人要求的是教師發掘探尋一切立德,從而達到育人的最終目的,不能拘泥于一切既有固定的框框架架,而是一切要因時、因地制宜進行探尋。
(二) 教書育人
“教書育人是教師工作的主要職責,也是一切教育教學活動應該貫徹的最根本原則”[5]。對于教師來說教書不等同于育人,但是育人可以通過教書來體現,教書是以育人為目的,也就是說教書是手段、育人才是真正的目的,教書應該是為育人服務,育人才是教書真正的目的。這是千古不變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
觀規律,也是“教育學之父”赫爾巴特提出的教育性教學的根本規律,赫爾巴特先生曾經說過教學離不開教育、教育也離不開教學,具體來說就是教學體現著一定教育思想,受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同時一定的教育思想必須通過教學才能夠體現出來。這與教書與育人之間的關系是完全一致的。在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過教書育人的路徑來實現“立德樹人”之前先討論教書與育人之間的關系看似多余、實則不然。只有進行了嚴密的探究二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夠為下面教書育人路徑探析提供重要的支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書育人路徑可以通過下列方式來實現。重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也就是說通過引導、教給學生正確的思想政治知識點、讓學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論最基本的觀點,也就是說通過教書來實現育人;其次從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關人員加強國家最新思想政治觀點的培訓及宣傳工作,也就是說他們必須將國家的思想政治的最新要求知識點落實到工作之中,這其實也是一種教書,不過他們教的或者說傳遞的是廣義的知識而不是狹義的知識而已;高校的教師與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關人員從自身的成長歷程來對學生進行身教,也就是以身說法、這樣的教育是最能夠獲得學生的認可。因為教師自身綜合整體素質才是最有吸引力的權威,教育其實就是一種影響,要影響別人,自身必須具有影響人的資格或者說資本。以上三點就是筆者探索認為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中實現“立德樹人”的教書路徑。
(三) 管理育人
管理育人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現“立德樹人”的路徑。在論述具體路徑之前筆者覺得很有必要對教育、管理、育人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的探討。不過在探究之前筆者覺得有必要對教育、管理、育人三者進行重新的界定,筆者這里的教育是種廣義的即對人實施的一種影響;管理就是一種規范就是要求做什么、如何做;育人其實就是教人如何做人、樹人而已。在界定的基礎之上,下面就重點論述三者之間的關系。管理是教育的手段、教育是以育人為目的;管理也是直接與育人為目的;管理、教育都體現著育人,都是以育人為最終落腳點。這是因為管理既然是規范那么規范一定是需要人遵循,那么就要影響人,影響人的最終目的是教人如何做人;規范人教人怎么做其實也就是直接的育人;無論是影響或者教人怎么做其實就是育人的過程,育人就必須影響人、給她們指明方向。在論述三者之間的關系之后,下面就重點探究管理育人的實現路徑。教師對學生
提出做什么、如何做的要求,也就是說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通過課堂的管理、教學內容的管理、學生自我管理等提出要求,讓他們明確或者最好讓他們判斷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來達到育人的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或者對下面宣傳的時候,也應該提出做什么、如何做等各種要求,達到管理育人的目的;通過開設相關的講座、培訓等方式也是達到管理育人的有效方式。管理育人要求的就是高校所有層次的管理者大到校長、小到輔導員都力圖通過自己管理權限探尋達到育人的最佳路徑。
(四) 環境育人
環境具有教育人功能這是毋庸置疑的,同時環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實現“立德樹人”的路徑之一。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雖然不能夠像前面提到的三種路徑那樣的明顯,但是不可否認環境育人的確是進行“立德樹人”最佳路徑之一。環境是不需要語言的相對于其它幾種是種“無形”,但是依據老子《道德經》中“無名天地始、有名萬物之母”[6]的闡述,“無”的作用功效遠遠大于“有”的功效。同樣環境這種“無形”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實現“立德樹人”的路徑如果利用好,不比前面三種“有形”差而且極有可能超越,環境育人的路徑實現可以通過下列集中具體的途徑。高校教師利用或者創設一種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通過自然或者人為的環境實現育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關人員同樣創設或者利用環境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加強校園文化、校風、學風等環境建設利用校園的一草一木、標語等進行育人。環境育人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課題,具體采取何種具體方式一切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筆者這里僅指明方向思路而已。
參考文獻:
[1]譚運啟.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價值觀體系及當代價值[J]. 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01:54-57.
[2]顧海良,張豈之,靳諾,胡樹祥,張大良,張東剛,蘇雨恒,宋凌云,楊海英,王炳林,顏吾佴,郝立新,李松林.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07:4-23.
[3]李春德,李斌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結構和建設路徑[J]. 學習與實踐,2006,12:85-91.
[4]李捷. 從中國近現代歷史看中國夢[J]. 中共黨史研究,2014,06:33-41.
最新教育教學學術論文
熱門教育教學學術論文